寶石色調。 分形。 夢見彩虹

【第四脈輪--愛與關係】

作者:安諾蒂‧茱迪斯  /翻譯:林熒  / 編輯:黎飛翔

“關係”是物質和資訊之間的介面而且和兩者之間的所有層面攸關事實上一切資訊都可以看成是對“關係”的覺知。

關係模式給了我們概念,形成思想、溝通和認知的基本結構,是界定“我們是誰”的基礎。第四脈輪的意識層次所覺知的世界是個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愛的力量將其凝聚在一起。


我們一旦能洞悉物體和它們的活動都是“關係”,就會認知到這些關係完美、平衡和永恆的本質。

舉個例子:在觀察行星時,我們會看到其關係無止境的循環是多麼協調和平衡─行星在軌道中運轉與太陽的拉力達成平衡永恆地重複彼此的模式。

我們看到每個星星高掛在空中固定的位置上,雖然它們一直在運轉和振動。

我們看到每一片青草都覆蓋著屬於自己的一小塊草皮,儘管每年它們都會枯死,然後再生。


當我們以這種方式看出循環模式時,便可洞悉一切持久的模式都是它各個部分維持動態平衡的產物,於是我們發現生命的每個元素都被編織進更大的模式裡並且各安其位。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尋找跟自己周遭環境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成了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具備了曼陀羅的凝聚力從中心點向外散發。

當我們了解周遭關係是如此完美時就會示意心輪開啟。

 

相同的平衡原則也可適用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中。如果能維持全面性的平衡關係就會長長久久。當伴侶的一方或雙方感覺關係已經失去平衡而且沒有能力恢復時關係就會結束。

這種狀況可能歸因於施與受的不平衡也可能是因為基本生命力的不平衡或是靈性進程、金錢、性愛、權力、家事、養兒育女、溝通的不平衡,抑或在關係領域中逐漸耗竭的其他元素的不平衡。

我們必須記住關係的平衡”是動態而非靜態的--隨著時間不停的變動,如果要維持住關係,整體之中必須包含基本的對等力量。

 Î”清單......宇宙提供了你所認為的完全絕對的東西......

唯有內在平衡才能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維持平衡。內在平衡讓我們得以覺知,使我們進入曼陀羅井然有序的模式所蘊含的均衡性而這樣的均衡性又成為開放和穩定的基準點。這不是心智也不是身體、更不是任何單一脈輪可以獨立完成的,必須是以圓滿的心輪作為存在的核心才能達成。

對於完美的領悟,能夠開展我們心輪的接受能力。

每個脈輪透過與中脈對齊而接收到補充的能量,因為中脈就是能量的中柱。如果我們沒有跟自己保持平衡脈輪就會脫離對的位置就好像脊柱的脊椎脫位一樣。不幸的是並沒有“脈輪矯正師”來幫忙復歸原位,這是我們必須自己做的事。

 安諾蒂‧茱迪斯:第四脈輪 - 愛與平衡】

Dirk Czarnota  - 在冥想中
心輪是個人曼陀螺的正中心因此,如果脫離正確的位置太遠會讓我們蒙受巨大的損失同時造成最大的傷害 ─ 心輪和(核心)之內的不平衡可能會時整個系統失衡。

不只是上下層脈輪需要平衡,心與身、內在與外在、自我和超越,都需要平衡。為了去愛我們必須某種程度的超越自我中心同時棄守孤立狀態好讓我們體驗到更大的一體感。為了結合為一體我們需要放棄一些個體性。

 

愛,讓人振奮、向上提升風險就是我們可能會喪失自己的根基。為了維護愛我們需要穩固的地基來滋養和生根,我們必須保持一部分個性的本質--熱情和意識就是從這部分的自我湧現出來的。

如果我們過度超越自己的個體性就不再能夠充分呈現出自我了。讓火焰跟燃料分離等到火燒完了就會回落在地。

我們傾斜了自己的平衡性無法再為現有的關係提供內涵。如果我們喪失自我,喪失自我的核心,那麼也會喪失自己的心就會錯置我們與所愛之人的關係。

引用英國作家勞倫斯的話來說:“如果一個人讓自己完全屈從他人就會有收拾不了的麻煩。你必須平衡愛和個體性事實上兩者都要有所犧牲”。

 

平衡的生活就是生活在優雅、精緻和溫柔的狀態下,愛是持久的! 同樣的,擁抱著愛所做的做事也會持久,反之,喪失平衡的則不會持久。只有靠我們內在的平衡性才能平衡這個世界。

要維護平衡我們必須覺知自己的每個部分,這不能用盤點存貨一樣的執行方式達成。這樣的覺知其實是來自我們的核心也就是“心”本身的動態經驗只要賦予心自由,心自然就會以有機的方式去組織和達成平衡。

 

心輪需要在“輸入”與“輸出”之間平衡。正如呼吸之間的“呼”與“吸”是相等的我們的能量也必須再度填滿才能持續付出。調控合宜就會有源源不絕的能量通過每一個脈輪。

愛,在給予時會倍增然而許多人因為付出太多、失去根基或是在能量耗竭時仍然付出而導致脈輪無法對位。

我們獲得的教導是自私不好,總是想著平衡自己是錯誤的然而,改變了自身的平衡性也會改變周遭曼陀螺的均衡性。持續的透支會耗盡資源直到我們無力再付出隨之而來的反噬可是一點都不可愛!

 

在追求萬事萬物的平衡時我們需要擺脫善與惡的二元對立。真正的愛是從一個中心流動到另一個中心,允許每個中心都以獨特的方式自由跳出它們那部分的舞蹈。

因為心輪是屬於陰性的脈輪其中一項挑戰就是讓“放手”取代“行動”或“成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看清模式的本來面目。

 

愛並不是依附在某個對象上而是以自己和諧的一種狀態。在長時間斷食、靜坐、冥想“愛”這個主題之後肯恩‧戴特沃德如此描繪愛:

愛 似乎領略到我們皆為一杯地球湯裡的一小部分而地球又是更大的宇宙湯裡的一小部分。因此,愛就是覺知這份美,並擁有充滿活力的關係同時自然而然的欣賞和感謝這樣的情境。愛這件事似乎並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去覺知它。這並非如何去創造發明,而是如何去發現 

   擷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翔天地 的頭像
    飛翔天地

    寶瓶世紀聖哲曼學院

    飛翔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